当前位置:佛山信息网 -> 国内

大医精诚五十载 济世立人著华章 ——记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理事长龙正昌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网络   阅读:1389


医学教育是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与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息息相关,关系“大国计、大民生、大健康、大卫生”,其高质量发展是由医学教育所肩负的新使命决定的。

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代创业者们创造了伟大的事业,成就了不凡的人生。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创始人、理事长龙正昌以其卓越的智慧、超人的胆略和坚毅的意志,自力更生、踔厉奋发,在云岭大地书写了民办医学职业教育的恢弘篇章,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医学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同发展的道路,为我省医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昆卫经验和智慧。

三十年栉风沐雨,现已发展成为旗下拥有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合荣职业培训学校、晋宁区昆阳睿智幼儿园、宣威云峰医院、宣威东泰医院、晋宁区中医院、宜良汤池医院及相关单位组成的近20家实体单位,总资产逾50亿元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三十个寒来暑往,“昆卫人”秉承“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理念,胸怀“心忧天下、立德树人”的济世情怀,“明德、慎思”是“昆卫人”高歌前进的豪迈强音,“博学、济世”是昆卫人奋勇前行的铿锵誓言。

三十载风雨兼程,励精图治;三十载厚积薄发,奠定基业;三十载春华秋实,桃李满园。2024年5月11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迎来了建校三十周年华诞,省、市、区有关领导,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校友代表、学院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学院而立之喜,共商医学职教发展大计。庆典仪式上,学院创始人、理事长龙正昌致欢迎辞,他分享了自1993年以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非学历培训到学历教育、从租房办学到自建校舍、从联合办学到独立办学、从中专到大专的发展历程。

少年岁月多磨砺 携笔从戎砺壮志

紫气凝碧海,祥光满岳岱。1949年2月18日,龙正昌出生在宣威市海岱镇沙云村,这里青山绿水相依,蓝天白云相映,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宁静而美丽。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龙正昌经历了建国初期那段艰难岁月,所幸父母勤劳能干,童年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1955年,6岁的龙正昌进入海岱镇房阁小学就读。父亲和叔叔略通文墨,常常购买连环画和课外书籍供其阅读,慢慢养成了让其受益一生的读书习惯。在他记忆中,父亲严厉却敦厚,对子女要求颇严,而母亲则善良贤惠,待子女温和慈爱。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7年,年仅32岁的母亲英年早逝,让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失去母亲呵护的龙正昌,孤苦无依,那时他经常会想,如果我会看病该有多好,母亲就不会早早地离开自己。

小学毕业后,龙正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宣威四中就读,这是一所辛亥革命后首批建设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国立中学,条件十分艰苦,每天都是包谷饭加水煮菜,也常常食不果腹,基本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后来,由于家里实在无力负担,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务农。

1970年,龙正昌复员后被分配至中建四处机关工作,了解和学习到了国有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1972年,龙正昌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在全国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背景下,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和积极争取,终于拿到了昆明医学院的推荐保送信。大学期间,他积极投身班级事务管理,担任年级党总支委员和所在班级的党支部书记,管理能力和组织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1976年,紧张而艰苦的大学生活结束,作为留校的5名优秀毕业生之一,龙正昌被分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从事临床医务工作,师从著名医疗专家——蓝瑚教授。先进的技术装备、名师的点拨指导、自身的刻苦钻研,龙正昌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参与了云南省首例全髋置换手术。

1981年,龙正昌随医疗队到德宏盈江支边,目睹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艰难,人民群众食不果腹,生病或受伤得不到救治,因病致贫、致残、致死现象十分普遍。在他完成支边任务返昆途中,一个小女孩摔倒造成肝脏受损,他和医疗队随即赶往医院支援,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使小女孩转危为安。这段经历对龙正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更加坚定了他解民倒悬、济人康健的决心。

1983年,龙正昌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到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开启了他的医学科研人生。其撰写的《胆道结石X线衍射分析》论文荣获云南省卫生系统科研二等奖;其主持开发的《中药浴疗机》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云南省科技发明奖;其研发的中草药远红外波治疗法,经历数千例患者实验,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次性换药包、外科缝合包、麻醉包及接生包等实用产品,这在当时国内也未见有类似产品。

1987年,龙正昌调任医院改革办主任,他大刀阔斧、改革创新,提升医疗质量、拓展业务范围,有效解决了成本核算和分配问题,改革成效显著,得到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1988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改革工作精神,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新模式,龙正昌主动请缨,出任医院分院院长,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医院选址、设备配置、科室组建、人员招聘、业务开展等工作,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了众多医疗单位竞相学习的榜样。

在担任分院院长期间,龙正昌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创办了罐装饮料工厂及开展其他营利性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大幅提升了分院职工的福利待遇。三年的院长经历,既激活了他的经济头脑,也施展了他的管理才能,这为他后来自主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投身医学教育 引水方知开源难

梦想渴望自由的天空,机遇总是留给有理想的弄潮儿。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让很多人动心不已却又踟蹰不前,只有那些不甘平凡的人才能在不断超越自我中成就非凡的事业。

1992年,龙正昌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为改变当时我省没有骨伤科专科医院的现状,也为追寻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26年的工龄,下海经商,在昆明市东郊菊花村创办了云南第一所骨伤科专科医院——云南骨伤科专家医院。创业初期,面对无资金、无设备、无人员的困境,龙正昌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为医院生存发展想尽了千方百计,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精心呵护着医院这个稚嫩的“幼童”蹒跚前行。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一次偶然的机会,龙正昌与云南省教育委员会一位老领导聊起了办学的事情。领导说,作为医生,一个人一天能救治多少人,更多的老百姓依然无法得到医治,但是如果办学校,就可以把医学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去救治更多的人,这才是济国济民的大功德。

一语惊醒梦中人——作为医生,治病救人于个人有利;开办学校,教书育人则于社会有功。于是,在省教委的关心指导下,龙正昌于1993年下半年以医院为申报主体,租用原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的废旧房屋,创办了云南骨伤科专业学校,开展写实性的非学历培训。1994年,学校开始招生,迎来首批323名学生。从此,龙正昌与医学职业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办学之路。

投身医教壮志筹,引水方知开源难。学校创办之初,困难重重,资金匮乏、经验不足、师资薄弱、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等问题接踵而来,经常连续数月发不出工资,学生甚至一度在牛棚中学习,第一届毕业典礼都只能租用西南林业学院礼堂才得以开展。

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龙正昌将东郊骨伤医院的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建设,甚至抵押了个人房产用于办学,并多方举债以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不惜重金聘请昆医和附二院的专家教授给学生授课;还低价从其他医院收购老旧医疗设备,以解决学生临床实训的问题。

从白龙寺到海屯路 骨伤科华丽转身

龙正昌钟爱读书学习,经常手不释卷,并从书本中吸取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他明白,学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多方筹资,在五华区海屯路272号租地70亩修建了新校舍。为节约建设成本,他建设冷轧厂,为学校生产门窗,同时也为学校建设补贴部分资金。全体教职员工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校园建设。有课的上课,没课的就主动参与校园建设,地自己平、路自己修、树自己栽、草自己种,看着老师们疲倦的身影和无私的付出,龙正昌既感动又惭愧。为提高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他又自建养猪场,将猪肉免费分发给职工,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至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骨伤精神”在那艰苦的岁月中深深地镌刻在每个骨伤人的心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崭新的校园呈现在大家眼前。

1995年,全体师生搬迁至新校舍。从此,骨伤科学校结束了租房办学的艰难岁月,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有自建校舍的民办学校,翻开了自建校舍办学的新篇章。

在学校基本平稳运行后,龙正昌开始思考学校定位和发展问题:非学历培训终归不像学历教育更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同时也制约着学校发展。1995年8月,经过多方调研论证,经陕西省教委和云南省教委批准,学校与陕西韩城市职业中专合作,以联合办学的方式试办中专学历教育。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政策的调整,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学历教育也有了民办学校的身影,这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学校何去何从,龙正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997年,罗马风格的学校新大门雄伟壮观,学校正式更名为云南省骨伤科中等专业学校,翻开了举办全医学类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崭新一页。这一转变正好贴合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对医技人才的需求,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达到四五千人。

学校发展蒸蒸日上,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可以停下歇一歇时,龙正昌却并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什么是职业教育?如何才能办好医学职业教育?……他对自己办学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加之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龙正昌提出了“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理念。短短十个字,言简意赅、朴实无华,却直击职业教育的本质。

为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不仅专门建设了实训楼,还与原晋宁县(现晋宁区)卫生局合作,投资建设了晋宁县中医院,并与晋宁县新街乡卫生院、宜良县汤池卫生院和宣威市海岱镇卫生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此外还与云南省数十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学生临床实训合作关系,学校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升专路上遇阻 一朝重回“解放前”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活,特别是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学校开始了升格专科院校的筹备工作。

2002年,学校在玉案山面山租地600余亩,利用原废弃采石场建设新校区。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特别是顺利通过省内专家组首轮评估,给学校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剂”,学校自信倍增,认为升格已是水到渠成、板上钉钉。然而,就在大家志在必得之际,国家开始了全面的土地整顿,学校建设用地因无法及时取得证件,升专之路戛然而止,在一片叹息和啜泣中,升专努力就这样“流产”了。

然而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为实现升专梦,学校大量举债用于新校区建设,升专梦断,资金成为横亘在学校面前难以逾越的难题,学校又一次陷入窘迫的“经济危机”。一时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像瘟疫一样弥漫在校园里,悲观绝望笼罩着学校和教职员工,很多教师选择了逃离。骨伤学校尚未从升专失利的阴霾中走出,却又很快进入了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的寒冬。此时的学校,已然岌岌可危。

就在全体教职员工人人自危时,龙正昌的决定犹如一针“镇静剂”瞬间稳住了“军心”——马上补发所有拖欠工资,并承诺以后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这个决定后来成为了学校工资制度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条款沿用至今。作为创办者和领头人,他在当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常人难以想象,这个决定以近乎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气魄,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在他的感召和“骨伤精神”的引领下,坚强的“骨伤人”又站了起来,他们重整旗鼓、团结一心,再次吹响号角,向升专梦发起冲击。

历尽坎坷天不负 黄沙散尽始见金

痛定思痛,砥砺前行。学校深刻汲取第一次升专失利的经验教训,在晋宁县以划拨形式征地近300亩重新建设新校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人们不可思议和质疑的目光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部如期完工并交付使用,一座崭新的大学呈现在世人眼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云南省骨伤科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升格为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从首次提出升专到升格成功,“骨伤人”用了整整十年。十年一剑,“骨伤人”以坚韧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终得拨云见日,迎来柳暗花明。从此,“骨伤科”被写进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昆卫一路高歌猛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全体“骨伤人”的共同努力下,“骨伤科学校”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平台,成为“昆卫职院”,“骨伤人”变成了“昆卫人”。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掩埋了尘封的记忆,岁月侵蚀着龙正昌的身体,在他脸上刻画出道道沟壑,却改不了他济世活人的初心。

外练于行夯基础 内修于心提品质

站在社会看学校,站在全国看云南。这是龙正昌独有的清醒!在专科院校的新平台上,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他时刻保持着审时度势的睿智。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学院形成了依法治校、制度管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治校理念。

学院现占地面积852亩,分晋宁和昆明两个校区,建筑面积逾5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一应俱全,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举办有高职、五年制、成教和中专四个办学层次,开设基础、护理、临床、口腔、中医、公共等8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21个医学专业。现有在籍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6人,双师型教师372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32人。

学院以培养贴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导向,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投资3亿余元建设有8栋实训楼和200余间标准实验室,配套建设有生命科学馆、模拟药厂、众创空间、OSCE和无纸化考试中心等教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学院独立投资建有宣威云峰医院、晋宁区中医院、宜良县汤池医院、宣威东泰医院四所直属附属医院,与西南地区400余所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学生临床实习合作关系,毕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三十年来,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4万余名“学得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医药卫生专业人才,昆卫学子遍布云岭大地,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医学生的铮铮誓言,成为边疆地区健康扶贫路上的宣传员和人民群众卫生健康的守护者。

学院获批多个国家和省级培训、科普教育基地及职业技能考试考点,先后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百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省级优秀高职院校、优质教师培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师生参加国家及省级技能大赛,累计获奖700余项。

栉风沐雨三十载,踔厉奋发在路上,学院将以建校三十周年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主动服务和融入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健康云南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医学院校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我省民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宣传部 王斌)